文章目錄
Toggle文章發表時間: 2024/9/19
文章更新時間: 2025/2/2
前言:人生的巔峰
你認為幾歲會是你的人生巔峰呢?是40、50還是60歲呢?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介於30~60這個歲數區間。
而我相信也有人跟我一樣,認為自己只要保持學習,那就會一直保持在巔峰。
但事與願違的是,我們不可能永遠身強體壯、精力旺盛,人只要活著就必然會迎來體力、智力上的衰退,而這樣的衰退其實比你我原本所想的還來的早。
面對這樣的人生中的「必然」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?而這就是《重啟人生》這本書所要帶給我們的解答。

這本書在講什麼?
本書的作者 亞瑟.布魯克斯(Arthur C. Brooks)是哈佛著名的一位專門研究「幸福」的社會科學教授。
透過這本書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,人的能力並不會只會直線的往上衝,而是到了某時期(大概在40~50歲這個區間)必然會遇上能力的衰退(不管你是否願意)
而當我們面對這樣的衰退時,許多人往往會透過更加倍的努力工作來應對,從讓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又不快樂。
但好消息是,這是能避免的!
本書從科學、神學、哲學、歷史的角度出發,先是協助我們打破「奮鬥者的詛咒」,再來是透過許多反直覺的策略,幫助我們培養新的生活方式,好來重新開啟你人生的第二春!
在自己看完這本後,認為這本書非常完美的融合了,我過往所看過的兩本書的精華。
一本是《人生四千個禮拜》中,對於人生有限的哲學探討,另一本則是《踏實感的練習》中,如何透過練習來獲得脫俗的平靜。
而我認為部分《重啟人生》在這兩者間做了非常好的平衡,一方面帶你理解人生有限與追求成功之間的荒謬。
同時也告訴我們能如何開始練習返璞歸真,並一步步的打造恆久且喜悅的第二人生,以下我就分享三個書中的觀點以及讀後的收獲。

奮鬥者的詛咒
人往往有個關於幸福的假設:只要我賺更多的錢、住夠好的房、開更好的車、擁有更好的頭銜,成為「成功人士」後我就會更快樂。
但很弔詭的是,就連同許多的研究報告都證實,成功人士往往越成功越不快樂,而作者就把這樣矛盾的現象叫做「奮鬥者的詛咒」。
簡單來說,成功人士大部分都是很努力的一群人,在人生的前半場叱吒風雲、混得風生水起。
但當今天他們遇上了不可逆的衰退時,往往不會意識自己能力上的衰退問題(畢竟沒人想承認自己退步了)
而選擇走回老路用更努力的方式來應對,期待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自己再度的成功。
書中有個我覺得很巧秒的比喻,就是作者把這樣不停努力的過程比喻成在跑步機上跑步。
隨著體力與智力的衰退,我們會更想透過更用力的奔跑來維持助自身的成功,這時候就會陷入「因為成果不如預期,因此我要更努力」的惡性循環裡。
而這也是許多成功人士所陷入的困境,他們害怕衰退,不滿成功的時刻越來越少、很留念過往的成就。
同時身旁的人也無法體會他們的痛苦,畢竟沒人覺得成功人士需要可憐,因此陷入極度孤單、沒人同理的憂鬱中。
那怎麼辦呢?既然人生的衰退不可逆,但那對自己還是有所期待時,那我們又該怎麼做呢?

人生中不同階段的兩種智力
衰退無法避免,但上了年紀不會只有壞事,人到一定的年紀雖然記憶、體力會變差,但好消息是!我們反而會變得更有智慧喔。
而在這裡就要提到這本書中的核心概念: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。
這個概念源自於心理家卡泰爾的《能力》一書中,他認為人類同時具備兩種能力,但上升的時段卻出現在人生不同的時期。
第一個流體智力(fluid intelligence) 卡泰爾把它定義成,邏輯推導、彈性思考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,也就是我們原始的聰明,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普遍依賴這個智力來獲得成功。
而流體智力一般來說在人的30歲左右達到巔峰,並且在30~40歲之間逐漸下降,也就成了書中所提到衰退問題。
而所謂的晶體智力(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)也就是運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庫的能力,隨著一個人進入40、50、60歲之後就會一路攀升。
這部份就讓我想起了《深夜的加油站》中的智慧老人蘇格拉底,整個人散發著多年歷練下所累積的智慧。
作者在書中也透過音樂家巴哈的故事為案例,巴哈年輕時是優秀的作曲家,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。
而巴哈在老年時就開始退居幕後從事教導的工作,協助自己的兒子在事業上獲得成功,並也在晚年寫出了《賦格的藝術》這部教科書等級的曠世劇作。
而這也是這本《重啟人生》很重要的核心,人有兩種智力,但高峰出現在不同階段,我們不用執著於早年的成功模式。
而是能像巴哈一樣善用晶體智力這個第二曲線,重新設計自己的職涯來創造人生第二春。
而這一點也讓我感到非常的振奮,因為我發現自己所想從事的教育、顧問、教練工作,其實就正是晶體智力的主戰場。
同時也多份信心,原來自己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,並且也提醒了我當趁現在流體智力還在巔峰時多學習、多試錯、多累積實務的經驗。

戒斷對成功的癮
這是我全書中最有感觸的一個章節,講到阻礙人們走入第二曲線的關鍵,是他們戒不掉對成功的癮頭。
書中有個成功成癮的測驗是這漾的
- 1.你是否用工作上的頭銜或位階,定義自己的價值?
- 2.你是否用金錢、權力、名氣來物化自己?
- 3.你上次工作打勝仗,是否接下來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,或是感到不安?
- 4.你的「退休計畫」是否是不退休,一直做下去?
- 5.你是否想世人記住你在工作上的成就?
而我發現這五項我全都中了!而這對我來說有如當頭棒喝。
我的確是一個喜歡讓自己「忙起來」的人,會不斷的透過設定目標,來讓自己持續的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,但我不曾想過這就是工作狂的特質。
而工作狂的生活會這是我想要的人生嗎?我覺得當然不是! 這樣失衡、不快樂、一直內耗的生活並不是我所想要的。
而作者在這也告訴我們,唯有學習明確的割捨,我們才能跳上人生的第二曲線擁抱這份改變,那話說回來,具體來說我們究竟要割捨什麼呢?

我們如何重啟人生?
●第一步:不再物化自己
你不是你社群帳號的粉絲數、你不是你擁有的外在的頭銜。
像我自己幾年前就曾很喜歡用社群帳號的粉絲、按讚、文章觸及來定義自己的價值,而我發現這樣真的好不快樂。
所幸後來我也調整了自己的心態,意識到把自己的價值交付在他人手上的荒謬,因此現在就不會去在意這些了,能用更坦然的態度來面對。
●第二步:返璞歸真
在書中作者就提到了他去了台北故宮的經歷(能看到台灣的名字讓我超開心的),在導覽故宮的過程中,導覽員分享了東、西方藝術的不同之處。
西方人喜歡把藝術視為無中生有,而東方人則是認為藝術原本就存在,並逐一拿掉不屬於藝術的部分。
而這樣的觀點也帶給了作者很大的啟發,我們會認為成功與快樂來自避免失去,因此不斷累積更多的金錢、成就、名氣、頭銜,但卻也因此陷入了永遠不夠、比較、害怕落後他人的循環裡。
而作者意會到的是「幸福不是擁有的多,而是想要的少」。
就正如書中的這段話一樣「我們必須削去人生這塊玉石中不必要的部分,直到找到自己」
幸福其實很簡單,而我們要懂得把眼光放在對的地方,讓自己的人生往「小」去修煉
●第三步:維持好的人際關係
良好的人際、親密關係是我們持續獲得幸福的關鍵,而這往往是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士最常忽略的事情。
我很喜歡作者開頭用白楊林來比喻人際關係的重要,白楊林這種樹的樹根雖然很淺,但卻跟身旁的其他樹緊緊相連,因而讓它們屹立百年甚至千年。
這部份我自己就非常的有感,尤其是親密關係的部分,我常覺得我女友就是我的良師益友,除了讓我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外,她有時候也能給我非常真誠的反饋。
尤其她並不像我這追求世俗的成功,她的真知灼見就很常幫助到我,讓我能脫離對於外在成就的眷戀。
在書中作者也提到經營親密關係的秘訣「幸福不是陷入愛河,而是持續有愛」,也就是像朋友一樣的持續陪伴更能讓關係走的長久。
而這當然也不只限於伴侶之間,我們與職場上的朋友、親密友人也同樣能培養出這樣互相陪伴的關係。

結語:在落潮時豐收
《重啟人生》無疑是一本改變了我對成功與生涯看法的作品。
尤其自己也已步入了30~40歲的階段,書中關於工作狂、對成功上癮的問題,對我來說真的是當頭棒喝,也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對成功上癮了(的確有),並開始減少工作、創作的時間。
而這也讓我意識到,在當今這個時代裡,我們對於成功的渴望是強烈的,但卻也有著對於衰退的深深恐懼。
因此我們變得害怕停下腳步,變本加厲的工作追求成功,或是只留念於自己過往的成就。
那這樣的無盡的迴圈究竟該如何打破?我覺得《重啟人生》就為我們提供了條精闢且清晰的方向。
要學會放下對成功的癮頭、面對人生終有一死的事實、培養人際關係的白楊林。
追求個人靈性、信仰上的成長,並且走上教導他人、分享智慧的道路,而這都是我們能開始努力的事情。
我很喜歡書中一個小故事,講述著小時候愛釣魚的作者,遇上了一位教他釣魚訣竅的智者
智者說:「你要等待落潮,也就是潮水迅速退去的時候釣魚」
因為那時候魚兒最容易慌張,會因為亂咬而變得很容易上鉤,而當作者這樣做時,他也的確有了了很大的收獲。
「孩子,在退潮時你只可能做錯一件事」智者說
「什麼事」:我說
「沒把你的釣魚線放進水裡」
而這樣的一則故事,我覺得也是這本《重啟人生》所帶給我的一個深刻啟發。
我們不必一味眷戀潮起時的成功光輝,因為人生有潮起就必有潮落,同時面對人生中的落潮我們也不必害怕,因為那將是我們生命中能再次大獲豐收的一場慶典。
在此也把這本《重啟人生》推薦給大家,願這本書能成為你的魚竿,讓你能在面臨人生中的退潮時勇敢的下竿,為你帶來豐盛且富足的大豐收。

寫在最後:延伸閱讀
如果你也喜歡這樣對於人生的反思與探討,我很推薦你去看《人生四千個禮拜》與《踏實感的練習》這兩本書。
而以上兩本我也都有寫心得筆記,歡迎點選下方的連結收看喔。
另外這位作者的採訪也有被台灣的YouTube 頻道「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」給收錄過(我放在下方)
其中對於快樂的看法我覺得非常的精闢又受用,很推薦大家去看。
推薦指數:5
《重啟人生》告訴我們,當面對人生中必然的衰退時,我們能如何透過改變思維、建立新習慣的方式,來讓自己的人生化繁為簡、返璞歸真,同時讓你明白!人生的退潮不是落幕,而是打造恆久且喜悅人生的全新開始。

喜歡我內容的朋友,歡迎到BobaMe請我喝杯珍奶,支持我繼續創作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