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錄
Toggle文章發表時間: 2025/9/7
文章更新時間: 2025/9/7
前言:高效團隊的特點是?
大家有開會時不敢開口的經驗嗎?
我有!只是我發現不是每次都會這樣,有時心裡明明有想講的話,但當下就是不太敢說出來。
而有時候換了一個場景,我卻又能侃侃而談、暢言無阻。
面對自己這樣表現上的落差,有時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多重人格,不然怎麼會有這麼極端的兩種反應呢?
而在看完《心理安全感的力量》後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讓團隊願意開口的關鍵居然跟安全感息息相關!?它不只影響了團隊的溝通方式,更也攸關了效率與績效。
而本書就將帶著我們一同去了解它的重要,進而去打造出一個富有心理安全感的職場氛圍。
如果你是個團隊的領袖,那我覺得這本書一定能幫到你。

這本書在說什麼?
本書作者是 艾美.艾德蒙森(Amy C. Edmondson)是位哈佛商學院的領導力與管理學的教授,並且長年鑽研心理安全感與組織管理成效之間的關係。
而作者認為,影響團隊表現的關鍵,往往不是制度或專業能力,而是成員是否敢於開口說真話。
當一個團隊充滿信任與接納,成員就會願意表達想法、承認錯誤,進而激發創新與合作。
反之,若氛圍中充斥批判與責怪,大家就會選擇沉默,導致隱性風險累積,最終影響績效。
而當中最關鍵要素就是所謂的「心理安全感」,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這個概念,以及其他我覺得很值得分享的部分。
所以什麼是:心理安全感?
簡單來說,當一個組織的氛圍越開放、坦誠,它的心理安全感越高的時大家就越會願意講出自己的想法,為團隊帶來更有建設性的回饋。
反之亦然,當組織充滿著批判、責怪時,就會大大降低成員對於團隊的安全感,當心理安全感極低時,團隊成員會不敢開口也是在正常不過了。
本書的前半段藉由福斯、NANS、諾基亞、荷蘭航空的空難事件,讓我們看見缺乏心理安全感所帶來的破壞。
而後半段則藉由皮克斯、橋水聯合的案例,讓我們看的一個坦誠、透明、允許錯誤的團隊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成就。
這當中我就很佩服橋水聯合的做法,雖然裡面的規定非常的「魔鬼」,但因此打造出了一個透明、坦誠的文化。
也是藉由這本書的案例後,讓我深深感受到心理安全感的重要,以及為了創造一個這樣的文化,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去營造的。
那既然如此,我們又該如何一步步的建立出,一個更有向心力、坦誠的團隊呢?
這部分作者就為我們(領導)提供了幾個建構安全感的「工作套件」,以下我就分享三個我很有感的吧。

書中的三個工作套件
- 1.建構工作框架:
清楚闡明工作的目的、這件事為何重要?它所帶來的價值是?在團隊裡建立共享的期望與意義。 - 2.邀請參與:
承認自己不可能「什麼都知道」同時藉由確實的提問,創造討論議題的空間,讓大家明白有信心的表達自己意見是受到歡迎的。 - 3.有效回應:
給予聆聽、認同、表示讚賞,鼓勵「聰明的失敗」,視失敗為常理,聚焦在如何優化、改善,而不是找戰犯給予失敗者「懲罰」
以上三個套件之中,我覺得有效回應讓我特別有感,如果一個團隊的文化,能給予每位回饋者正面的回應,允許不完美的意見出現,真的會讓整個團隊更願意坦誠溝通。
而我覺得這部分也跟《徹底坦率》這本書有著異曲同工秒,同樣都是培養開放、積極參與團隊文化,在此也很推薦大家去看看這本書哦。

結語:允許好壞兩面的存在
老實說,我一開始看到大標題,還以為是本在講個人心理的勵志書籍,但直到看到副標題後我才發現,原來這是本在講團隊文化的書籍。
話雖如此,我覺得這本還是非常值得一讀,也替我解惑了些以前無法理解的職場氛圍(例如不敢開口提意見、會議普遍沉默)
同時如果你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,那我相信這本書的一些概念,一定能給帶給你收獲與共鳴。
最後我想分享這本書裡我很喜歡的一句話:「要釐清失敗帶來好與壞,我們不但要承認痛苦的事實,還要意識到因此而成長所帶來的好處。」
凡事都是一體兩面,當我們只看「好」而忽略了「壞」那這個團隊終究會出現問題。
而當我們允許、接受這兩面的好壞,讓「好消息」與「壞消息」並存,也就能因而打造出一個充滿心理安全感、高效的團隊。
在此也把這本《心理安全感的力量》分享給大家,期許大家都能為自己的團隊創造一個富有安全感的氛圍哦。

推薦指數:4
《心理安全感的力量》告訴我們團隊要高效合作,關鍵不在能力或制度,而在是否能安心發言、允許錯誤。
心理安全感高,成員才敢交流,組織才能創新與成長,這本書將帶著我們將學會打造安全氛圍的方法,透過提升溝通、合作與創新能力,來讓團隊更高效。